当前位置: 版纳/ 要闻
召存信:用一生践行忠诚与担当精神的“老州长”
2018-01-25 17:02:42   来源:西双版纳报
分享至:

  新中国成立前,他是傣族的土司头人,新中国成立后,他连续近40年担任西双版纳州州长,用毕生心血和智慧,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把西双版纳从一个蛮荒之地建设成为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黄金宝地,他就是被我州各族人民一直称为“老州长”的召存信。不久前,召存信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六届云南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他的事迹又再一次在傣乡引起热烈反响。

  一心为民树丰碑

  召存信有着从封建领主到人民公仆极为传奇的经历,他胸怀民族大义,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组织自卫队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不顾个人安危,翻山越岭跋涉到普洱(现宁洱)寻找党组织,坚定跟党走的决心;他主动寻找中国人民解放军并积极组织各族群众配合部队渡过澜沧江,顺利解放西双版纳州全境;他作为首届西南民族团成员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和“末代宣慰使”刀世勋一起把象征封建领主权力的金伞献给了毛泽东主席;在普洱民族团结剽牛盟誓大会上,他第一个在誓词簿上签名;他在我州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放弃“召景哈”官职,并于195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一名封建领主到人民公仆的转变。

  兴边富民领路人

  担任州长的几十年间,召存信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殚精竭虑发展经济,努力改变边境民族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他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我州建设机场,亲自做好征地工作,使我州成为云南最早通航的州市之一。他还带领全州各族群众开创了我州历史上多个第一:第一条公路、第一个机场、第一家银行、第一个邮局、第一个糖厂、第一座水电站……

  现在,我州已经建成了磨憨、打洛、景洪港和西双版纳机场4个国家级水、陆、空口岸,我州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云南通向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南大门”,开发开放前景无可限量。这一切,都凝聚着召存信的心血。

  解放前,我州没有橡胶,召存信为了给我州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他积极支持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冲破“植胶禁区”。1953年9月,我州建起橡胶试验场,推广橡胶种植。如今,我州拥有450多万亩橡胶林,年产干胶超过30万吨,成为了中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召存信在担任州长期间,还抓住我州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傣医傣药,培育壮大粮、胶、糖、茶等支柱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边境贸易业,促进了民族经济蓬勃发展。同时,政府不断加大对山区贫困少数民族的帮扶力度,多形式帮助贫困山区发展种植养殖业和特色经济,走开发式综合扶贫之路,让山区民族群众逐步脱贫致富。

  像珍爱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都是一家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走共同富裕的路,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这些话,召存信常常挂在嘴边,也贯彻于执政实践中。

  西双版纳州有两个人口较少民族(基诺族、布朗族),有8个少数民族是由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召存信要求各级政府扎实解决好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巴达是勐海县位于中缅边境的一个边境哈尼族、布朗族乡,是20世纪80年代末全州唯一不通电的偏远民族聚居乡。召存信到巴达乡调研时说:“一定要让山上的布朗族、哈尼族兄弟们点上电灯。”他很快帮助解决了资金缺口,不到一年时间,架通输电线路。从此,巴达全乡人民结束了早上“鸡叫二遍就村村寨寨响起舂米声,吃米靠兑舂、照明靠油灯”的历史。

  基诺山乡是基诺族聚居区,召存信带领有关部门走遍基诺山乡,依托中科院热带药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等科研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计划,确定以砂仁产业为龙头,推进基诺山乡扶贫开发工作,使基诺山乡的贫困面貌得以改善。

  家中大门永远向群众敞开

  从1953年1月到1992年5月,召存信担任西双版纳州州长将近40年。他始终牢记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牢记年轻时父亲告诉他的“要爱民千寨、不要爱钱千袋”的教诲,他经常深入基层、农村调研,积极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各族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每逢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州里各地各族群众都会推选出村寨代表,带上乡亲们凑的茶叶、鸡蛋、水果等,成群结队地来看望召存信,家门口的小巷里,经常挤满了拖拉机。召存信家的小院里有时挤上百十号人,八九个炉灶、七八张桌子全用上。老百姓只要进了家门,召存信一定会招呼他们喝一杯茶、吃一顿饭。在老百姓的眼中,“老州长”没有一点官架子,各族群众就像走亲戚一样出入他的家门和办公室。他的大门永远向基层群众敞开着。

    (西双版纳报记者 何茜茜)

 

责任编辑: 高雪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