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频道/ 要闻
勐腊县勐伴镇:下回边村的变迁
2018-03-16 08:21:03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下回边村民小组远眺图

  

  近期,记者驱车来到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哈尼族村寨——勐腊县勐伴镇勐伴村下回边村民小组,亲身感受下回边村民小组的变迁。

  下回边村民小组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搬迁到现在的位置,全村有50户278人,橡胶种植面积3000多亩。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发展,大多数村民生活徘徊在贫困线上。2014年国家有关部门和云南省启动精准扶贫开发后,村小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500多万元的入村水泥硬化道路从镇政府延伸到村口,全村已通电、通水,干栏式新楼房和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房耸立在半山腰上,从山上往下眺望,新房尽收眼底,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靓丽。

  大年初一,是村民朱科杰老人最难忘的日子,也是最幸福的日子。原来这天是朱科杰老人和他的两个儿子乔迁之喜的日子。走进朱科杰老人的干栏式新楼房,看到村民和亲朋好友在阳台上忙着清洗蔬菜。房里房外,挤满了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在楼房外的空地上,妇女们在熬制可口的哈尼族稀饭;年轻小伙们正在制作独具民族特色的鱼肉包烧及烧烤,一道道美味佳肴,香飘四溢;三五成群的小孩们你追我赶,不亦乐乎,现场好一派繁忙、热闹、喜庆的景象。

  今年63岁的朱科杰老人说,过去他家孩子多,让他们老两口吃尽了苦头。现在,党和政府在贫困山区开展精准扶贫,给山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让他和三个子女住进了新房并过上了幸福生活。朱科杰老人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

  朱科杰老人的小儿子朱则白是村小组的贫困户之一。开展精准扶贫后,朱则白家也得到了4万元补助,贷款6万多元后,一家4口建起了钢筋水泥结构新房。新房宽敞、明亮、干净,客厅内摆放着一台40寸的彩色电视机,客厅左右两侧是住房、卫生间、厨房等齐全的配套设施。

  今年33岁的朱则白在上届换届选举中被选为村民小组组长。他说,目前,在村里47户人家中,除19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国家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每家每户得到建盖新房补助资金1万元外,有28户贫困户已全部建档立卡,每家每户还得到国家扶贫补助资金4万元,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新房,并基本上搬进了新房。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部分贫困户村民还养起了小耳朵猪、牛、羊,全村养殖牲畜达400多头,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勐伴村委会主任岩糯甩告诉记者,勐伴镇是国务院和省扶贫办相关部门挂钩精准扶贫的乡镇之一。近年来,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据了解,为确保全镇脱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勐伴镇党政领导班子每人挂钩联系3至5个自然村,普通党员每人联系1至2个自然村,挂钩党员干部一杆子插到底,全面走访贫困户,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督促检查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为贫困山区群众早日脱贫打下坚实基础。长期以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紧紧围绕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扶贫,以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做实做细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和“完成全年扶贫目标任务百日行动”为抓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到2017年末,实现勐伴村、曼燕村、金厂河村、回落村4个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出列和3555名贫困人口退出,贫困发生率从34.3%降为1.07%,贫困退出率100%,勐伴镇实现了脱贫退出目标。

  下回边村民小组是勐伴镇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也是贫困山区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努力致富奔小康的真实写照。当记者离开下回边村民小组时,音乐声、欢笑声在半山腰上久久回荡。

        记者 岩温 (西双版纳报)

责任编辑: 党一郡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