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情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西双版纳 >> 州情概况 >> 正文
州情概况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1日 15:45:00  来源: 云南网

  “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即十二,“版纳”意为一个提供封建赋税的行政单位(直译为“十二千块稻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

  一、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古称勐泐,是古代越人的一支。三国、两晋时期及以前属永昌郡管辖。南北朝时期,西双版纳一带的12个傣族部落“泐西双邦”,奉天朝为“天王”,受到封赏。公元8—10世纪,勐泐政权属唐代地方政权“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傣历522年(公元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勐泐,属南宋地方政权“大理”管辖。帕雅真奉天朝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号,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凯冷继父位时,受天朝封赐为“九龙江(澜沧江)王”。元灭宋后,在云南设立行省,将云南划分为37路、5府,勐泐一带称为“车里路”。此后勐泐一带地区开始实行土司制度,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在车里设“车里路军民总管府”,管辖勐泐一带地方。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改设“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封召坎勐为宣慰使。傣历932年(公元1570年),宣慰使召应勐为了分配贡赋,把所管辖地区划分为12个“贺圈”,即“西双版纳”(12个版纳之意),这是西双版纳名称的来由。

  1950年2月17日,西双版纳全境解放,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相继建立县人民政府,隶属普洱专区。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允景洪,自治区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普洱专员公署(1955年后改称思茅专员公署)领导。1953年5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二次(扩大)会议根据中央及省批复文件,撤消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建制,按照传统习惯,将辖区重新划分为12个版纳及两个民族自治区、一个区和一个生产文化站,即设立景洪、勐养、勐龙、勐旺、勐海、勐混、勐阿、勐遮、西定、勐腊、勐棒、易武12个版纳政府和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归版纳勐海领导)、易武瑶族自治区(归版纳易武领导)、布朗山区(归版纳勐混领导)、基诺洛克生产文化站(归版纳勐养领导)。1955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改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7年7月12日国务院批准将十二版纳合并为县级版纳景洪、版纳勐海、版纳勐遮、版纳易武、版纳勐腊。1959年7月30日,撤版纳建制,将5个县级版纳合改为景洪县、勐海县、勐腊县。 197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直接领导,从此,西双版纳州与思茅地区分设,开始行使自治州职权。199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景洪县,设置景洪市(1994年2月12日,市人民政府成立)。至今,西双版纳州辖两县一市三区,首府设在景洪市。

  二、地理位置

  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国土面积有19124.5平方公里,东北、西北与普洱市接壤,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6.3公里。州内最高点是勐海县勐宋乡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最低点是澜沧江与南腊河的会合处,海拔477米。

  三、行政区划

  全州辖一市二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三区(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景洪工业园区),31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

  四、人口与民族

  2016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117.2万人。户籍总人口98.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6.2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77.7%。傣族是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32.9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3.6%。哈尼族有20.4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6%。基诺族是我国最后一个被国务院批准的民族,有2.49万人。西双版纳世居着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瑶、苗、回、佤、壮、景颇13种民族。

  五、气候特点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北有哀牢山、无量山为屏障,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南面东西两侧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夏季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气流的影响,造成了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而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因而西双版纳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无四季之分,只有干湿季之别,干季从当年11月到次年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年降雨量1136-1513毫米。湿季期间,云雨多,风速小,日照少,气温高,湿度大。干季期间,云雨少,光照强,雾露浓重。西双版纳年平均气温18.9℃-22.6℃之间。

  六、资源

  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植物王国桂冠上的一颗绿宝石”等美称。全州有森林面积151.66万公顷,有勐养、勐腊、勐仑、尚勇、曼稿、纳板河流域6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2万亩,其中70万亩为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在蓊郁叠翠、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中,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众多的植物种属相互交错生长,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复杂多样的植被景观。走进“植物王国”,进入原始森林就能见到“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植物界的舞蹈家”跳舞草、“植物的绞杀者”榕树、高达六七十米的望天树等各种热带雨林珍贵植物。在各种植物中,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全州有中草药1724种,经过鉴定的有500多种。其中,有芳香健胃药砂仁,健胃驱虫药槟榔,有制造国产血竭的主要原料龙血树,制造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七叶一枝花,制造降压灵的萝芙木等等。在西双版纳这个“植物王国”里,水果资源、花卉植物、油脂植物、香料植物、染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蔬菜植物也十分丰富。

  丰富的植物和温和的气候,是动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家园,西双版纳有脊椎动物762种(其中陆栖脊椎动物539种),占全国脊椎动物类1/4;无脊椎动物3000多种,鸟类427种,占全国鸟类种数36%;哺乳动物108种,爬行动物63种,鱼类100种,被誉为“动物王国”、“天然动物园”。在西双版纳动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29种,其中被列为世界性保护动物的有亚洲象、兀鹫、金钱豹、印支虎(又称勐腊虎、孟加拉虎)、水獭、白腹黑啄木鸟、黑熊、穿山甲、金猫、绿孔雀、蟒等26种。

  西双版纳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西双版纳种类齐全、全天候和常年性的丰富旅游度假资源,展现出绚烂多彩的天然画卷,散发出无尽的魅力。西双版纳州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启旅游业,是中国最早开发旅游业的民族地区之一,景洪市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多年来,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抓提升、促转型,努力建设“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生态旅游州,使老牌旅游目的地在创新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单一到融合、数量到质量的嬗变。

  近几年来,万达、雅居乐、中国平安、中林集团、首创集团、港中旅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入驻西双版纳,兴起了一股旅游投资热潮。随着西双版纳万达国际度假区、世纪金源、告庄西双景等10余个旅游大项目相继建成;万达主题乐园、傣秀剧院等一批高水准的旅游新产品隆重登场;安纳塔拉、喜来登、洲际、悦榕庄等一批国际著名酒店相继落成;著名的植物园、野象谷、望天树等一批景点景区不断提升改造,以及各具时尚特色的酒吧街、购物街、美食街的精彩亮相,傣乡旅游基础设施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避寒旅居、康体健身、养老养生为一体的现代旅游体系逐步展现在世界游客面前。目前,全州有1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7家A级旅游景区、29家星级饭店特色品牌酒店,接待床位超过10万个,旅行社50余家,星级导游983名,旅游客栈、购物、客运、餐饮、温泉等旅游要素一应俱全,旅游产业遍布全州城乡各地,成为了扶贫、固边、富民、强州的优势产业。

  西双版纳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授予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这是中国第7个观测点,云南省首个。同时,作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还先后荣获了“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全球12个最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4年携程年度最佳旅游目的地评选“最佳国内旅游景区”榜单等荣誉称号,2015年“90后最爱旅游目的地”称号,植物园、野象谷景区荣获游客最喜爱的“云南十佳景区”称号,森林公园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亚洲金旅奖·中国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区”殊荣。

  西双版纳区位条件优越。西双版纳与老挝、缅甸接壤,毗邻泰国,全州国境线长966.3公里,拥有版纳机场、景洪港、磨憨、打洛四个国家级口岸,已建立了连接国内和周边国家的陆、水、空立体交通网络。一江连六国(中、缅、老、泰、柬、越)的澜沧江·湄公河从西双版纳出境,出境后称湄公河,是一条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黄金水道,可常年通行300吨级船舶;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也从西双版纳出境;西双版纳国际机场现已开通30余条国内国际航线。

  七、经济社会

  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393.8亿元,同比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9.3亿元,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3亿元,增长12%;进出口贸易总额25.3亿美元,增长23.5 %;财政总收入47.7亿元,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亿元,完成预算调整指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01元,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3元,增长9%。

责任编辑:杨茜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