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西双版纳 >> 要闻 >> 正文
勐海:开展“民族式”帮扶 扶贫路上不落一人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30日 15:31:59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downLoad-20180929113606_副本.jpg戴振华 摄

核心速读

勐海是滇西连片特困县之一,脱贫攻坚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勐海坚持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把精准方略落实到扶贫工作各个环节。到2017年末,累计实现2个贫困乡、36个贫困村出列,6787户26423人脱贫,未脱贫人口796户250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947元增加到2017年的10935元,年均增长1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脱贫经验

一、坚持识贫标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勐海县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识别标准,按照“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原则和“五查五看”“三评四定”要求,坚持一户不漏筛、一把尺子量、一步不少走,走稳走实贫情分析、入户调查、数据复核、多次评议、公示公开等程序,认真开展年度动态管理、建档立卡“回头看”、“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百日行动”等工作,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83户28928人,扣准了精准扶贫第一粒扣子。

二、使用牛刀战术,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
勐海县使用“牛刀”战术,抽调最得力的干部、动员最有实力的企业、汇集最大的力量到贫困地方去,通过工作队驻村、企业进村、帮扶干部入户,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32名县级领导、139家挂包单位、26家企业、4501名各级干部参与帮扶,实现包乡、帮村、帮户全覆盖。按照“最强帮最弱”的帮扶原则,把勐海茶厂等中坚力量安排到曼班三队等“直过民族”贫困村进行帮扶,激发最强带动效应。
二是按照“知三农、懂农业、爱农民”又熟悉本地民族语言的原则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派出民族扶贫工作队68支295人驻村开展“民族式”帮扶工作,确保少数民族特别是“直过民族”贫困群众能听得懂、能跟着走。
三是深化沪滇协作,增强扶贫实效,上海市松江区组织辖区内的镇和优秀企业与勐海县11个乡镇、21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2017年、2018年支持3165万元帮扶资金实施项目54个。

downLoad-20180929135610_副本.jpg勐海县人社局在西定乡曼皮村委会开展技能扶贫—割胶工培训。戴振华摄

脱贫经验

三、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1.聚焦素质型贫困,抓载体提素质增动力,让贫困群众的脑袋富起来。
针对“直过民族”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制定实施了《勐海县“直过民族”脱贫攻坚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及11个专项行动方案,进行系统全面地持续帮扶。如对观念陈旧、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勐海县从生产、生活入手,采取“统一组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半军事化模式,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发展产业、改善环境。曼班三队通过帮扶,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2380元增长到2017年4357元,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对听不懂汉语,学前教育缺乏的,大力开展劳动力通用语言培训,累计培训3573人,解决交流难的问题;开办“一村一幼”学前教育校点123个教学班164个(其中“直过民族”班级87个),覆盖40个贫困村,598名贫困户家庭适龄幼儿全上学,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下坚实基础。
对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动力不足的,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强诚信感恩等内容编创成傣族赞哈、布朗弹唱等文艺作品,以“三下乡”等形式把节目搬上民间大舞台,让扶贫政策、自强诚信感恩精神唱在嘴上、舞在台上。
组织贫困群众特别是“直过民族”群众积极参加民族节庆活动,让贫困群众走出大山,走上舞台,展现自己,增强自信。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引导、支持群众参与村庄共建共治,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共2134万元。通过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相结合,切实让群众“爬出被窝子”“丢掉酒瓶子”,“扛起锄把子”“迈出大步子”“走出大山子”,最终实现自主脱贫、自主致富。

downLoad-20180929113603_副本.jpg医疗扶贫。戴振华 摄

脱贫经验

2.聚焦“两不愁”问题,抓实产业增就业,让贫困群众的口袋鼓起来。
紧紧围绕贫困群众增收和县域特色产业培育这一根本,制定实施《勐海县产业脱贫实施方案》,扶持贫困户发展茶、粮、糖等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保增收。结合建档立卡户5791户23266人涉茶的实际,扶持贫困户提质增效茶园6.93万亩,新增茶园1.47万亩,人均拥有茶园3亩以上;培训5000余名贫困群众,种茶制茶水平显著提高;通过提质增效每公斤毛茶收购价平均提高25元以上,年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带动4524户18096人脱贫。扶持4693户贫困户16979人种植粮食作物2.8万亩,人均占有粮食706公斤。扶持3254户贫困户13016人种植甘蔗2.74万亩,人均收入3104元。
二是完善利益联结稳增收。不断探索完善“企业+合作社(党支部)+农户”模式,结合扶贫小额信贷、资产收益等政策,组织230家驻县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与7514户贫困户签订产销协议,基本实现每户贫困户都有企业或合作社带,茶企和合作社开发了2.15万个务工岗位,吸纳1612名贫困人口长短期务工,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
三是保护生态助增收。聘用有劳动能力的567名贫困群众担任生态保护人员,每年增收9600元。累计投入1838.8万元实施林产业、农村清洁能源、退耕还林和公益林补助等一系列生态扶贫措施,5664户贫困户受益。勐海的生态保护之路就是脱贫致富之路。
四是增加就业促增收。编制实施勐海县技能扶贫专项行动方案,健全县乡村三级就业帮扶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技能培训5377人次,实用技术培训3万余人次,为22名贫困户发放创业贷款185.5万元,转移劳动力1184人,年人均务工收入2.4万元。

3.聚焦“三保障”问题,抓实民生补短板,让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提起来。

围绕“三保障”,落实农村住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政策,确保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2016—2017年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了327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8330户住房提升改造等项目。
投入1.3亿元,完成学校全面改薄项目82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建立五类八档贫困户在校子女助学体系(最高享受5000元/生•年,最低300元/生•年),累计惠及8354人次,无因贫辍学情况发生,贫困群众的就学负担大幅减轻。
县医院、县疾控中心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新建和改造村卫生室47个,所有村卫生室全部达标;4404人次享受“四重”医疗保障政策,实际报销比例达91.08%;对患有9类15种大病的(135户)137名贫困人口落实“三个一批”政策,大病专项救治率100%,群众看病难、负担重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县级财政兜底保障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大病、人身和财产保险8.96万人次。全面推进农村低保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实做到“应保尽保”。

4.聚焦基础设施滞后问题,抓实项目破瓶颈,让农村发展环境好起来。

2014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31.5亿元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10.2亿元,完成行政村道路硬化和“村村通”工程,通行政村公路实现硬化率100%;另外,投入12.27亿元完全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完成了9.71万人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作,水利化程度达51%。

5.聚焦巩固帮扶提高脱贫质量问题,抓实巩固和提升,让贫困群众的脱贫成效稳起来。
坚持责任不变、政策不变、监管不变的原则,继续抓好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脱贫户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对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进行重点关注和倾斜,确保稳定增收;对未脱贫户,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和家庭情况开展精准帮扶,确保如期脱贫;对收入略高于脱贫线的非卡户,按照“缺什么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帮扶提升,确保其不成为新的贫困户。

(资料来源:云南省扶贫办)

责任编辑:吴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