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西双版纳 >> 要闻 >> 正文
傣族园景区:以发展促保护 以保护谋发展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1日 11:04:11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以旖旎的亚热带庭院风光、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典型的傣家竹楼造型、传统的手工艺制作、神奇的佛教文化吸引中外来宾的云南城投集团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在发展中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并在保护中谋求发展,以骄人的业绩成为了云南省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

  “在发展就是更好地保护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和公司+农户这一共同发展的模式中,企业如何运作就显得尤为关键。”景洪城投西双版纳文化旅游公司副总经理林绪静说,公司+农户能否实现长远发展关键在惠民。只有惠民,才能够让这种发展模式走得更远更好。因此,傣族园一直秉承用创新和科学的规划成果指导实践的理念,不断完善惠民制度,实现与村民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标。

  具体做法就是企业采取补偿、奖励、扶持等措施,激发村民自觉参与建设、管理、服务的思想。村民通过土地租赁、门票收入比例分成、干栏式建筑补偿、景区就业以及自主销售旅游产品、经营傣家乐等方式,不断提高收入。如今,村民每年人均旅游收入为1~5万元,比建园前人均3000元/年有了大幅增长。现在,村民个个是监督员、宣传员,都能主动展示生产生活、民俗技艺,创建了一批干栏式建筑、庭院建设示范户,打造了一批傣家乐接待户。迄今为止,傣族园内从事傣家乐经营的村民已达205户、拥有客房1200余间,可同时接待2000余人入住、10000余人用餐。

  “但是,傣族园所有的发展都必须是以文化传承和保护为主线的。”林绪静介绍,傣族园积极保护传统干栏式建筑,集中展示了傣族村寨人文、自然、经济、社会的文明发展成果,依托百年古寺古塔名胜古迹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民俗节庆等资源,共同打造了一个活体傣文化博物馆。经过丰富园区内容,提升文化内涵,延伸延长文化附加值和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近年来,景区在不断完善泼水狂欢、演艺及傣家乐住宿、餐饮等特色项目的同时,将傣家织绵、慢轮制陶、象脚鼓舞、章哈演唱、贝叶经、孔雀舞六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成展示区、传习所,丰富了景区活动内容,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充分展示及传承。

  以“泼水节”为主题特色,推出“天天欢度泼水节”。为游客推出“泼一身吉祥水,唱一首傣家歌,跳一曲傣家舞,吃一餐傣家饭,住一天傣家楼”系列活动;以西双版纳原生态少数民族歌舞及深厚民族文化为依托,通过立体实景舞台,原生态少数民族歌舞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的大型实景演艺节目打造,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点。

  据介绍,继2016年斥资9.1亿元对园区进行升级改造后,景洪城投还将投入巨资对西双版纳的整个大东线休闲度假精品旅游项目进行打造。具体线路就是将景洪城投旗下的城区曼听御花园—橄榄坝的傣族园—勐腊的望天树三个景区连城一线,最后由磨憨出境游。“届时,游客将实现从单纯的‘观光型旅游’向深度体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神秘美丽的雨林文化、艰苦怀旧的知青文化、圣洁的宗教文化以及风光旖旎的边境文化’转型升级,傣族园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将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林绪静说。

责任编辑:普腾中木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