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纬21度艳阳照耀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祖国的中老边境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矢志不渝,在巍巍国门下用坚守书写着忠诚与奉献,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的边境线,铸就祖国西南边境的铜墙铁壁,他们无畏逆行、冲锋在前,积极踊跃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把平安健康留给了身后的祖国和人民。他们,就是磨憨移民管理警察!
铁路口岸,护航丝路
西双版纳三月的清晨依旧有些许凉意,空气中笼罩着一层白茫茫的雾,太阳悄悄地爬上山尖,磨憨铁路口岸执勤队随即也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9时31分,57091次动车组“澜沧号”由远及近,缓缓驶入边检货检查验场,稳稳当当地停靠在2场2道。流线型的外观,红、蓝、白三色相间,在阳光的映衬下流光溢彩,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车体检查组请注意,现在进入查验区,对列车车体进行检查,重点对驾驶室、车厢连接处、座椅底部、卫生间等部位进行细致检查。”铁路口岸执勤队民警整装待发,该队教导员常树锋同志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
列车检查组分别从车头和车尾登上列车。“澜沧号”颇具民族特色和国家元素,中老两国的语言标识、一朵朵绽放的老挝国花“占芭花”和“锦绣江山”的内饰,处处彰显着中老两国的深厚友谊。
民警采用徒步的方式对列车外部进行了全面检查,并耐心细致地检查车厢中的每一个角落,整个检查过程用时二十分钟。
10时13分许,台内检查员报告“澜沧号”列车出境边检手续办理完毕,值班员向铁路部门下达发车指令,“澜沧号”满载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穿过中老“友谊隧道”驶向老挝。
公路国门,助力通关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磨憨公路口岸一派繁忙的景象。棕榈树矗立在国门两侧,一排排五星红旗和党旗在雨棚顶端迎风招展,货场的小道上叶子花盛开,绿叶衬托着鲜红色片,仿佛孔雀开屏,显得格外璀璨夺目。
跟着经验丰富的民警老胡,接班新警九九踏着坚定的步伐向着入境岗亭走去,这是他第一次到公路国门执行勤务。
空气中裹挟着尘土,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听着嘈杂的汽车轰鸣声、拖着疲惫的身体,他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这里执勤,我们做到一证一消杀,切实做到细致不遗漏,圆满完成查验勤务。”民警老胡严格按照勤务规范言传身教。
民警九九顺着铁梯一步一步往上,打开车门,钻进驾驶室,俯下身子,环视了车内一周,仔细翻查着行李物品,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检查完毕后,他关上车门,慢慢顺着铁梯下到平地上,并用酒精进行手消。像这样的流程一班勤务下来需重复一百多次,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做好每一次查验,助力货车高效通关,是他们的光荣使命。
巡逻小道,筑牢屏障
下午6时,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磨憨边检站民警巡逻在中老边境线上,穿梭在密林丛中。
警灯闪烁、警笛轰鸣,他们驾驶警用摩托车在巡逻道上巡逻。巡逻道是接近60度的陡峭泥泞土路,他们每个小时巡逻两次,24小时不定时巡逻,每天巡逻近50次。
他们以地为席,与警犬为伴,一顶帐篷便是一个小家。他们经常性开展巡逻踏查,沿着边境一线深入仔细踏查。他们克服条件艰苦的不利影响,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坚守在中老边境一线,筑起“外防输入”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铜墙铁壁,织密边境安全网。
夜深了,月亮便爬上了山头,周围一片寂静,偶尔只能听见远处传来的犬吠声,他们也开始了漫漫长夜的孤独坚守。
在中老29号界碑和29-1号界碑之间,有一间执勤民警简易房。脚下是国土,前面是界碑,身后是万家灯火,他们日夜坚守,忍受孤独,只为一方平安。
无论是边关冷月的坚守,还是战地黄花的芳香。虽然战位有不同、角色有分工,但却肩负着同样的职责使命。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全体民警将笃行不怠勤履职,再接再厉续华章,胸怀“国之大者”,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他们将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用满腔热血诠释拳拳报国之心,彰显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风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云南网通讯员 钟九生 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