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西双版纳 >> 频道头条 >> 正文
勐遮镇:乡土文化能人护非遗 傣乡文化绽新光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 10:05:00  来源: 云南网-西双版纳发布

原标题:勐遮镇:乡土文化能人护非遗 傣乡文化绽新光

在勐遮镇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璀璨星辰,承载着各族人民的智慧与记忆。如今,这些瑰宝在乡土文化能人的悉心守护与传承下,正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勐遮镇拥有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傣族章哈等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18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活跃在各个村落,成为非遗传承的核心力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玉喃囡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走进曼燕村曼朗村民小组,玉喃囡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她自幼生活在制陶氛围中,14岁便掌握传统制陶技艺,能独立制作各类陶制品。岁月沉淀,她的技艺愈发精湛,更踏上了传艺授徒之路。“不能让这门手艺在我手里断了,得让年轻人传承下去。”玉喃囡坚定地说。如今,她已培养出50余名徒弟。

玉喃囡不仅在村内传艺,还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推广傣族慢轮制陶技艺。2004年,她在打洛镇勐景来景区进行土陶制作表演,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目光。此后,又受邀外出烧制广场装饰陶制品,广受赞誉。她还走进“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保护传承等各类培训班担任主讲教员,“每次看到年轻人对制陶感兴趣,我就特别开心,感觉这门手艺有希望了。”玉喃囡高兴地说着。

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基层文化工作者也在默默奉献。景真村武装干事兼景真八角亭负责人岩温朗,在文物保护与非遗传承领域坚守12年。景真八角亭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岩温朗认真履行职责,组织管护人员做好八角亭的卫生清扫、消防设施检查等工作,引导游客参观并宣传介绍。在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他为八角亭晋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献力量。面对文物防汛等突发情况,他冲锋在前。平日里,他还主动向村民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再苦再累都值得。”岩温朗坚定地说。

在勐遮镇,像玉喃囡、岩温朗这样的乡土文化能人还有很多。他们或是扎根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或是坚守岗位的基层工作者,他们以热爱和担当,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桥梁与纽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玉艳冰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