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振兴进行时】勐海县勐满镇:“方寸园”里酿出“振兴蜜”
紫葡萄,甜日子!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满镇星火山村,村民们房前屋后的“方寸园”,如今成了增收的“聚宝盆”。这甜头,源自38年前一根“意外落户”的葡萄藤。
党员家庭先搭架、先示范
“就我这巴掌大的4分地院子,去年收了500公斤葡萄,酿成酒卖了8000块!真是实实在在的‘钱袋子’!”村民徐老二端着刚摘的葡萄,笑得合不拢嘴。星火山村党总支喊出“院中有藤、藤下有果、果里有业”的口号,领着大家搞“庭院经济”。党员干部化身技术指导员,从搭葡萄架、施农家肥到防病虫害,全程手把手指导。转眼,柴火堆不见了,牲口圈挪开了,家家小院挂满葡萄串,连村边的路灯杆都爬满了葡萄藤。
“土酿”变“精品”,规矩得跟上
葡萄多了,家家酿酒,可问题也来了。“自家酿的,喝着放心就行呗?哪懂啥食品安全法啊!”村民李克生的话,道出了大伙儿早先的心思。那时卖酒,没证、包装也随意,只能在附近乡镇卖卖,想做大?卡住了!
咋办?“想让‘土酿’变‘精品’,得先给产业上‘规矩’!”勐满镇党委琢磨后,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搞起了“法治课堂”上门服务。执法人员走进村,掰开揉碎了讲:小作坊咋规范?卫生咋搞?标签咋贴?办证啥流程?一条条讲明白。村民陶建成拿着刚填好的登记表,心里踏实了:“以前嫌办证麻烦,现在懂了,这证是给咱的酒‘上保险’!有党委搭台,咱就负责学好技术、守好规矩,销路和名声都不愁!”现在,村里51户酿酒户都拿到了小作坊登记证,占了总数的八成,葡萄酒产业走上了正轨。
飞出大山闯市场,网上订单滚滚来
光有证还不够,酒香也怕巷子深。村里的年轻党员们点子活,带头学电商、玩微信、拍视频。他们把葡萄园的风光、酿酒的过程拍成短视频、搞直播,吆喝起来:“姐妹们,看看咱拉祜山寨的葡萄,颗颗饱含阳光味,酿出的酒醇香得很!”这招真灵!生动的视频和直播吸引了大批买家,订单呼呼涨。玉溪的金女士成了铁粉,在评论区留言:“第一次喝到这么纯正的酒,果香浓,口感厚,买了好几回,朋友我也都推荐来买了!”
如今,全村自酿葡萄酒年产出量达500余吨,经济价值超2600万元。通过“线上+线下”展销等活动,“星火山葡萄酒”的品牌越擦越亮,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一根葡萄枝到一条产业链,从“自酿自销”到“持证经营”,从“房前屋后”的小打小闹到红火的“增收产业”,村民们说得很实在:“咱这‘方寸园’,真是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