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兴滇润边】勐腊县勐捧镇曼广村:在文明乡风里育出幸福好光景
走进勐腊县勐捧镇勐哈村曼广村民小组
傣式庭院花木葱茏,村道干净整洁
傍晚的路灯下,村民们笑着唠家常
……
这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画卷
藏着曼广村以精神文明为笔
书写乡村振兴的密码
人人参与“扮靓家”,文明新风拂面来
“以前村里杂物乱堆,现在花池连片,住着心里都亮堂!”说起村里的变化,曼广村村民岩燕笑着指向门前的小花园。这一切,源于村里推行的“党员包片、干部包户”网格化管理——党员带头拆旧围墙、清垃圾,30余次村民会议凝聚共识,3000余人次投工投劳,清除垃圾26吨、拆除旧围墙1100余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省下建设成本36万元。污水横流曾是“老大难”,如今却成了“活资源”。村里积极争取项目,整合资金140.69万元建排水沟、化粪池,用“三次沉降+两次过滤”技术处理污水,清澈的尾水刚好浇灌公共花池和村民的“小三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废水变肥水,既干净又省钱,这办法太妙了!”村民们纷纷点赞。更暖心的是,“绿美家庭”“美丽宜居庭院”定期评选,200余棵果树、300余株花植点缀庭院,210盏路灯照亮晚归路。从“要我整治”到“我要参与”,文明习惯在点滴中养成,家家户户都成了乡村美化的“主人翁”。
文化“活”起来,日子“火”起来
“周末赶摆太热闹了!傣家烧烤、手作饰品,还有年轻人喜欢的‘剧本杀’和直播带货!”来自普洱的游客王女士举着手机拍个不停。曼广村把傣族赶摆文化打造成“流量IP”,累计设置摊位3300余个,吸引游客超32.8万人次,直接为村民增收586万元。老传统焕发新活力,年轻人也回来了。20余名“返家乡”大学生带来潮玩、美食等新业态,“多巴胺”餐车、农产品直播成了新亮点。村民波香甩在自家庭院里悉心照料着芒果和杨桃树,“种点热带水果和蔬菜,自家吃不完还能卖,正好填补了割胶‘靠天吃饭’和赶摆活动之间的空档。”这种模式有效利用了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引导村民群众唤醒庭院“沉睡资源”,为村民增收15万余元。“土地入股”更让集体和村民双赢。55.36亩闲置土地入股冷链物流中心,每年稳收地租;傣式网红餐厅,不仅端出地道傣味,还创造10余个岗位。文化“软实力”变成了发展“硬支撑”,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甜。
农文旅融合,绘就幸福新画卷
“咔嚓”快门声在曼广村“田园综合体”间此起彼伏,游客正在傣文化观景台上与稻田景观合影,稻田秋千上,孩子们的笑声荡开层层麦浪。“没想到种田也能种出风景。”经营网红农家乐的依光轰边制作酸角汁边说。“稻田摄影季、林韵赶摆等活动,单日接待峰值突破3万人次,超30万人次的游客感受‘稻浪翻金、傣韵悠长’的田园诗意。”曼广村党支部书记岩香介绍。站在民俗风光的文旅“风口”,曼广村巧打“粮食安全+旅游景观”牌,既种水稻保民生,又造美景引游客,竹林露营、河边栈道、民俗体验等项目串起“一日游”路线,“以农兴旅、以旅带农”的路子越走越宽。村里的老人们说,以前守着好山好水愁发展,现在党员干部带着干,游客来了、年轻人回来了、钱袋子鼓起来了。202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5万余元,集体经济蒸蒸日上。
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文化兴到产业兴
勐腊县勐捧镇勐哈村曼广村民小组
用文明乡风聚人心、促发展
走出了一条“绿美”与“共富”并行的
乡村振兴路
这扇滇疆“幸福门”
正在越来越多的欢声笑语中
被敲得更响、开得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