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西双版纳 >> 要闻 >> 正文
勐腊县勐捧镇:“54321”关爱密码托起“一老一小一困”群体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2日 16:49:29  来源: 文明勐腊

  原标题:勐腊县勐捧镇:“54321”关爱密码托起“一老一小一困”群体稳稳的幸福

  民生工作的温度,始终与最需要关怀的群体紧密相联。在勐腊县勐捧镇,“一老一小一困”群体是党员干部心头最柔软的牵挂,也是肩头最沉甸甸的责任。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一串用心编织的“54321”关爱密码,将分散的力量拧成文明实践的合力,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托举起特殊群体稳稳的幸福,让精神文明的暖流浸润乡村肌理。

  “五方联动”筑牢文明实践责任链

  关爱是心与心的贴近,作为群众最坚强的后盾,勐捧镇将牵挂化作实际行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构建起“党委总揽全局、政府具体负责、民政专业牵头、部门高效协同、社会广泛参与”的责任链条。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与帮扶对象“结对子”,把特殊群体的冷暖放在心尖上来议、来决,让责任从“纸面”落到“地面”。关爱不漏一人、帮扶不差一事,精准保障背后,是文明实践“为民服务”的底色。

  “四队协同”汇聚文明实践志愿力量

  帮扶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鲜活载体。勐捧镇1500余名党员干部率先垂范,12家爱心企业慷慨解囊,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发挥专长,200余名社会各界志愿者奔走奉献。田间稻浪里,他们弯腰拾起劳动力短缺的愁绪;老人屋舍间,他们轻柔拂去生活的不便;节日里,8场“文艺汇演”实践活动点亮281位老人孩子和29位困境妇女的笑容。指尖传递的温度让“年节味”酿成了沁人心脾的“人情味”,更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乡村传递。

 

  “三级覆盖”织密文明实践服务网

  爱要看得见、摸得着,更要感受得到。勐捧镇投入140万元,在镇、村、组建起一座座“连心桥”。2所日间照料中心加速建设,5所互助养老服务站、42家老年活动场所星罗棋布,84名护理员化身“文明使者”如家人般守护左右,“‘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正悄然成型;9个标准化“儿童之家”童趣盎然,2名督导员和19名儿童主任成为孩子们的“知心人”,“15分钟‘幼苗’服务圈”让童年的快乐有了更坚实的土壤。邻里互助的温度,早已写进村规民约,串联起文体活动、健康交流的文明纽带,“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乡风暖流,在乡村的阡陌间静静流淌。

  “双向赋能”激活文明实践新动能

  当数字科技与人情关怀相结合,爱在传递中就更有力、更精准。依托“数字民政信息平台”,勐捧镇为每一名留守儿童、老人等群体绘制了动态更新的“数字画像”,243名干部职工带着任务单、明白卡上门,收获的是老人口中“小辈来了”的亲昵,是孩子一声声“叔叔阿姨”的依赖。“小手拉大手”“点亮童心”等文明实践活动,让欢声笑语洒满庭院。“共享爱心餐”的腾腾热气,温暖了28名特困老人、18名留守儿童、407名困境儿童的日常。“微心愿”圆梦行动用爱心“魔法”照亮了35名困境儿童心灵,让“友爱互助”的文明种子生根发芽。

  “一户一策”彰显文明实践真情关怀

  最细微处见深情,精准帮扶是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针对98名政策覆盖外的“痛点”人员,勐捧镇始终坚持着看似最“笨拙”却也最有效的办法——反复上门、逐户“把脉”。通过紧扣群众心头“急难愁盼”,量身定制房屋修缮、助听器配备、强化监护人教育引导等个性化帮扶方案,16场“送医上门”义诊实践活动,更是为1200余名老年群众带来专业医疗服务,夯实晚年幸福根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勐腊县勐捧镇的“54321”关爱密码,不仅解锁了老人安心、孩子开心、困境家庭宽心的温暖笑颜,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笔,绘就了“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困有所帮”的乡风文明新图景,让精神文明之花在边境乡村常开不败。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