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西双版纳 >> 要闻 >> 正文
勐海县:非遗与党建的“双向赋能”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4日 14:44:00  来源: 云南网

  非遗从不是陈列馆里的“老物件”,而是融入日常生产生活的“活态基因”——它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为基层党建注入文化根脉,架起党群连心的“无形纽带”,让组织的温度与文化的魅力在村寨间共融共生。 

拉祜扩节跳“三跺脚”

  节庆里的“同心圆”:以文化聚人心  

  每逢传统节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阿镇的党员骨干积极参与协调场地、筹备物资、召集村民排练歌舞,把节庆办成“党群连心会”。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活动,天然有着凝聚人心的魔力,在泼水节的祝福里倾听民声,在集体欢庆时商议生产计划。 

非遗民歌节日演出

  “一场节庆的凝聚力,胜过十场动员会。歌舞一响,人心就齐了。”南朗河村支书张新华的感慨道出了其中真谛。节庆成了党组织联系群众的“天然舞台”,非遗则化作凝聚民心的“强磁石”,让各族群众在共庆共享中,对党组织的向心力愈发深厚。 

  技艺里的“互助情”:以传承促共富 

  南朗河村拉祜族妇女陈小珍的裁缝店,是勐阿“非遗+党建”助农增收的生动注脚。早年,她想靠祖传的拉祜族服饰技艺创业,却困于资金短缺、场地难寻。镇党委和村干部走访时发现了她的困境与潜力,不仅陪着她四处选址、协调资源,更鼓励她“把技艺变成乡亲们的致富路”。

拉祜族服饰非遗技艺传承店

  在党组织的支持下,“小珍家裁缝店”顺利开张。生意红火后,她挨家挨户动员村里无法外出的妇女加入,手把手传授刺绣、缝制技艺。如今,裁缝店成了村里的“妇女创业站”,二十余名妇女在这里掌握技艺、增加收入,用针线绣出乡村振兴的“锦绣图”。 

开展拉祜族服饰技艺培训

  传承人的“连心桥”:以声传党音 

  村寨里的芦笙大师、拉祜族民歌手、章哈艺人,不仅是非遗的守护者,更是党的政策“传声筒”。拉祜族乐队“扎娜拉组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编成拉祜语歌曲,用三弦弹唱“乡村美”,拿手鼓敲响“产业兴”,田间地头、村寨广播里,熟悉的旋律让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非遗进校园”活动中,传承人走进课堂,教孩子们吹芦笙、唱民歌。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表达,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能传唱”,更让党的声音借着非遗的翅膀,传遍勐阿的山山水水。 

“非遗进校园”活动
小台灯非遗技艺传承课

  云南网通讯员 肖翔 张耀 胡珊珊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