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中国行】“点石成金”的水泥花雕
说到西双版纳一定绕不开
特色的民族建筑
不论是屋顶、屋檐或是墙面
都少不了水泥花雕的点缀
常见的水泥制品、水泥墙
水泥板、水泥台阶等
看上去相对传统、普通、粗糙
然而就是这普普通通的水泥
在勐遮镇曼恩村委会曼恩村村民的
一双双巧手下
就化身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曼恩村民小组是一个以独特的
水泥花雕工艺闻名的傣族村寨
西双版纳绝大部分水泥花雕
都产自这里
曼恩村因此被称作“雕塑村”
水泥花雕历史悠久
由最初的木雕演变而来
由于水泥材质耐风雨,成本低
再加上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让水泥花雕在各类雕塑中独树一帜
成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民岩温兴家三代都从事水泥花雕
据他介绍 制作水泥花雕
短则需要3至4天
长则达一个月
花雕造型精美、颜色丰富、形态各异
多为龙、大象、狮子、孔雀等
在傣族人民眼中象征着吉祥如意
房屋装饰则以孔雀纹、莲花纹
水波纹图案为主
在经过精心设计、定型、上色后
单调粗糙的水泥“变身”为
可以寄托傣族人民情感和信仰的艺术品
成为家家户户的必需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
水泥花雕需求量逐渐增多
从最初的建筑装饰延伸为收藏品、礼品
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
曼恩村民小组生产的水泥花雕
走出村寨、走进千家万户
远销临沧、德宏等地
并出口美国、缅甸、老挝等国家
目前全村已有43户从事此项工艺
并成立了合作社
如今 水泥花雕已经成为
曼恩村民创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通过水泥花雕
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2万余元
全村年销售额超百万
不仅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水泥花雕产业的发展
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缩影
不仅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
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胡珊珊 玉艳冰 王文涛 朱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