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西双版纳 >> 要闻 >> 正文
西双版纳勐海:科技赋能山间柚香 柚子采收的“智慧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2日 16:57:00  来源: 云南网

  眼下正值柚子挂满枝头的成熟旺季,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往乡的百亩柚子种植基地里,山间柚林硕果累累,金黄的果实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然而,与传统山区采收的忙碌景象不同,这里正上演着一场“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无人机的“身影”在林间穿梭巡护、吊运,自动分拣设备在分拣车间高效运转,科技的注入让这片藏于山区的柚子基地,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硕大的柚子挂满枝头

柚子种植基地全景图

  勐往乡柚子产业长期受困于采收搬运“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传统人工搬运受地形掣肘,效率低下,且人力成本逐年走高。如今在无人机飞手的操作下,“空中搬运工”无人机在空中飞驰来往,迅速将一袋袋装好的柚子吊运至基地路旁等待的车辆上,短短30分钟,原本需要20名工人往返搬运1个小时的一吨柚子,已完成全部转运。

  “过去觉得无人机是高科技,没想到如今成了咱农民的‘好帮手’。”村民玉大姐指着果园上空往来穿梭的无人机,笑得合不拢嘴。

采摘后准备运输的柚子

  无人机飞手罗丹说:“我们勐往团队现在有8台无人机,主要业务就是帮忙打药、吊运。今天我们用2台无人机开展工作,一天可以吊运20吨左右的柚子。”

  自无人机“上岗”后,勐往乡柚子产业迎来了看得见的变化,曾经制约产业发展的运输难题,正被科技翅膀轻轻破解,不仅解了人工短缺、成本高的燃眉之急,更用技术保障了柚子的品质,为基地的后续销售筑牢了基础。据了解,勐往乡柚子种植基地共300亩,为版纳本地冬试早柚,亩产约5000斤,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600吨左右,主要销往浙江、湖南、广东和四川等地。

村民正在采摘柚子

村民正在接收无人机吊运的柚子

  “以前采收季,光是柚子转运这一项就愁坏了我们。”基地负责人陶先生指着果园里忙碌的无人机,算起了这笔实实在在的“效益账”。在引入无人机搬运前,每到柚子成熟的旺季,基地每天都要雇佣20多名工人专门负责搬运工作,人日均工资130元,且每袋柚子从果园到分拣点的转运耗时超过30分钟,遇上雨天路滑,还常出现柚子磕碰损坏的情况,让辛苦种出的优质柚子打了折扣。如今,无人机的加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每亩地的转运人工成本从过去的250多元每吨直接降至180元,实现了显著的成本缩减,且转运效率提升2倍以上。

  从飞防到吊运,勐往乡农业无人机实现再突破。农业无人机应用早已不是新鲜事,此前已广泛涉足播种、撒肥、果树飞防等领域,如今这一设备迎来关键突破——吊运功能实现成熟应用。

柚子喜丰收

  “每年柚子成熟采摘期,我们都会来这里打零工,不用我们肩挑背扛,只需要在分拣点打包,一天至少能挣130元,比以前轻松很多。”刘大哥高兴地说。

  近年来,勐往乡紧紧抓住农业现代化转型机遇,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双轮驱动,积极探索无人机在低空吊运、农业植保等方面的创新运用,组织开展无人机进乡村培训活动,助力村民“家门口”技能提升,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路径,构建起乡村振兴的强劲支撑,为乡域发展注入了蓬勃新动能。

两架无人机同时吊运

  从空中巡护、搬运、播种等到智能分拣,科技正悄然改变着山区农业的生产逻辑,让丰收更轻松,让农业更有奔头,让勐往乡的百亩柚林在丰收季里,既保住了“生态味”,更添了“智慧范”。

  云南网通讯员 玉涛温 杨晓萍 普莉丽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