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西双版纳 >> 政务服务 >> 正文
西双版纳勐海:小小碧根果撑起村民“长久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7日 18:25:37  来源: 云南网

  金秋时节,走进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往乡坝散村的碧根果园,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浓密翠绿的枝叶间,圆润饱满的碧根果缀满枝头,这株从远方引种的“洋果树”,如今已在勐往乡的山坡上扎根结果,成为当地群众心中名副其实的“长效致富树”。

  党建领航破局,小产业成规模。碧根果产业从“单点试种”到“规模发展”的跨越,离不开党建力量的精准赋能。勐往乡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发挥党建领航作用,深挖产业示范效应,积极搭建企业与农户共商共享的合作平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协调土地流转破解种植空间难题,到联合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全周期培训,乡党委、政府提供的“全链条”支持服务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

  如今,坝散村已建成600亩标准化碧根果种植基地,曾经零散的地块被规整的果园取代,昔日的种植“散户”通过合作模式凝聚成产业发展“合力”。这种“党建+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推动碧根果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向集群化深耕,更让当地群众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荒山披绿结果,生态变经济效益。“等了十年,总算盼来大丰收!”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学敏轻轻抚过枝头的果实,眼中满是欣慰与期盼。十年间,通过悉心培育与科学管护,昔日零散林地蜕变成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致富田”,产业链的完善让碧根果从“枝头珍品”变成了“市场爆品”,远销全国各地,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2万余元。

  “再过几年,果树就能进入丰产期,单棵产量可达30至50公斤。更关键的是,碧根果盛果期长达150到200年,是名副其实的‘长效产业’!”陈学敏说,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周边村民纷纷主动请教种植技术,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埋下充满希望的“种子”。

  多元模式增收,好日子有奔头。碧根果的丰收,让当地群众在“一块土地”上收获了“多重收益”。村民通过将闲置土地流转给果园,累计实现增收146余万元;果园日常管理、施肥除草及采收季用工均优先雇佣本地村民,日薪达120元,让“土地流转+入园务工”的双份收入成为常态。

  为最大化提升土地效益,基地还创新探索“碧根果+”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利用果树间隙的闲置空间,套种400亩反季南瓜,配套养殖200多只鸭鹅,成功构建起“四季有产出、收入不间断”的高效农业格局。“以前守着山地没盼头,现在不仅有土地租金,打工每天能挣12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正在果园务工的村民算起收入账,笑容格外灿烂。

  如今,坝散村的漫山碧根果苗已蔚然成林,这承载着希望的“百年果树”,将深深的根系扎进勐往乡的土地里。从十年拓荒培育到惠及三代人的长效收益,碧根果不仅让枝头挂满“金果子”,更让当地村民的日子有了长长久久的盼头,未来,这片碧根果林将继续守护乡土、滋养民生,在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的良性循环中,绘就“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云南网通讯员 杨晓萍 朱晓年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