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象明乡的古茶山腹地,安乐村的原始森林与千年茶园间,咖啡树与古茶树并肩生长,汲取着沃土精华。近年来,安乐村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关键抓手,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降成本、拓渠道、促就业上精准发力,让深山里的咖啡香化作村民增收的“幸福香”,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农资直供解难题,惠民举措暖人心。“以前买肥料要跑几十里山路,价格还高;现在合作社送货上门,每袋能省十几元,种咖啡的底气更足了!”村民权大哥的话,道出了安乐村农资保障政策的实效。针对咖啡种植中农资采购“成本高、渠道杂”的痛点,合作社主动架起“桥梁”,与优质咖啡企业达成合作,实现咖啡专用肥料、农药等农资统一采购、直达配送,供应价格较市场价低13%。截至目前,合作社已供应咖啡专用肥料20吨,为农户节省成本2万元,真正让惠农政策落地田间、惠及农户。
育强人才夯根基,技术赋能促发展。产业要兴旺,人才是关键。安乐村探索“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育才模式,让村民变身“咖啡种植能手”。一方面,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村入户,通过“理论讲解+田间实操”的方式,开展咖啡种植、采收、管护专项培训,4次培训覆盖100余名村民,确保技术学得会、用得上;另一方面,村干部带头赴外地考察大型咖啡种植基地,学习现代化种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和农资科学应用方案,把先进理念“带回来”。人才队伍的壮大,为咖啡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就近就业稳增收,家门口圆“致富梦”。“不用外出打工,在村里咖啡基地干活,每月能挣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丰大姐的笑容里满是满足。村党组织紧盯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需求,指导合作社与咖啡企业签订“优先用工协议”,明确基地种植、管护、采收等岗位优先聘用本村村民,且重点向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倾斜,同步配套免费技术培训,让群众“家门口就业、技能里增收”。截至目前,咖啡基地已累计为60余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实现户均年增收超3000元,让群众通过勤劳双手实现稳定脱贫,走上“就业稳、收入增、生活好”的良性循环路。
规模发展提质效,多元增收拓新路。如今的安乐村,咖啡产业已从“零散种植”迈向“规模发展”。通过主动招商,村里成功引进4家咖啡企业,形成“企业集约化种植+农户分散种植”的协同格局:企业集约化种植4000余亩,其中650余亩已投产;4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2000余亩,50余亩进入收获期。村民种植的咖啡亩产达1.5吨,亩产值约1.3万元,土地效益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合作社还推动咖啡基地与茶叶直播带货同步发展,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让产业“内生动力”持续迸发,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安乐村的实践证明,找准特色产业方向,以党组织为纽带串联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就能让深山里的特色资源变成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更多乡村探索产业振兴之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云南网通讯员 刀飞 焦钰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