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镇曼真村曼真小组,田间一排排姬松茸大棚矗立,棚内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搬运饱满鲜嫩的姬松茸;不远处的加工厂房里,分拣线上的妇女和老人们动作娴熟,机器的轰鸣声与大家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产业振兴画卷。


曾经的曼真村,和许多乡村一样面临着发展困境: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大量土地闲置,留守老人、妇女的生活照料与增收难题突出。为破解这些难题,村“两委”班子主动担当,多次前往外地考察调研,结合本地气候条件与市场需求,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市场前景广阔的姬松茸种植产业上。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积极对接龙头企业、协调土地流转事宜、上门动员村民参与,一步步推动姬松茸种植基地与配套加工厂落地,为沉寂的村庄注入了新活力。
为保障产业稳定发展、让村民持续受益,基地创新构建了“党支部引领+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机制。由支部牵头与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从根本上解决了姬松茸的销售难题,让村民无需担心“种得出、卖不掉”;合作企业则全程提供支持,统一供应优质菌种、开展技术培训,并派遣技术员进行全过程指导,确保姬松茸种植品质稳定;村民可灵活参与,既能以土地入股获得流转租金,也能到基地或加工厂务工赚取薪金,实现“租金+薪金”双重收益;同时,企业主动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让农户能享受到稳定的经济回报,彻底打消了村民的参与顾虑。
如今,曼真村的姬松茸产业已初具规模,已有20余户农户积极参与种植,基地建成40多个标准化种植大棚,配套提供了60多个季节性务工岗位,涵盖播种、浇水、采摘、分拣、包装等多个环节。这些岗位让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赚到收入,真正实现了“顾家、增收两不误”。
“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现在在家门口种姬松茸,跟着技术员学技术,一个月能挣4500元,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村民岩甩感慨道。
凭借姬松茸产业,曼真村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带动就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让村民实现了“就业不离乡、增收有保障”。展望未来,曼真村将继续深耕姬松茸产业,延伸产业链,通过“种植+加工+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让姬松茸这把“致富伞”撑得更稳、遮得更广,让乡村经济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绘就更加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云南网通讯员 仓爽 赵夕雅 普莉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