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西双版纳 >> 政务服务 >> 正文
勐海:沪滇协作精准破题 鲜食玉米“串起”全链条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16:06:10  来源: 云南网

  一根鲜食玉米,如何撬动乡村振兴大棋局?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阿镇,沪滇协作给出了精准答案。随着800万元沪滇协作农产品初加工冷链物流设施项目落地投产,当地鲜食玉米产业实现从“分散种植”到“链式发展”的转型,构建起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多方共赢的发展新格局,成为东西部协作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产业振兴,基础设施是前提。勐阿镇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品质优良的鲜食玉米,但长期以来,分散种植、粗放经营的模式,加之缺乏专业冷链配套,导致采后损耗率高达25%,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沪滇协作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精准锚定产业短板,投入8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农产品初加工冷链物流设施项目。不同于简单的设施建设,该项目将预冷、速冻、冷藏等关键环节直接嵌入田间地头,构建起从“田间采摘”到“市场流通”的无缝冷链体系。项目投用后,鲜食玉米采后损耗率降至5%以下,不仅大幅提升了产品新鲜度与品质稳定性,更延长了销售周期,为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筑牢硬件根基。

  “项目不仅要建得好,更要运营得好、效益持久。”勐阿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产业帮扶中“重建设轻运营”“输血易造血难”的问题,项目创新采用“产权归村集体、企业租赁运营”的模式,实现资源配置与市场活力的精准匹配。 

   在这一模式框架下,上海援建资金形成的厂房等固定资产明确归属嘎赛村委会,确保村集体资产长期保值增值;引入专业农业公司负责市场化运营,保障项目高效对接市场。在此基础上,当地创新推出“五金”收益联结机制:村集体每年获40万元固定租金,统筹用于薄弱村帮扶;企业规模化运营贡献稳定税收;项目日均创造260个用工岗位,单日发放工资超3.2万元;企业盈利后提取公益金反哺乡村;村集体通过合作社入股享受未来分红。这一机制将各方紧密联结为“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从外部帮扶到内生驱动的根本性转变。

  产业发展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上。在勐阿镇,鲜食玉米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集体壮大的“黄金产业”。通过“保底收购+市场浮动”的订单模式,企业与700余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彻底打消了农户“种难卖、卖难价”的顾虑,保障了种植环节的稳定收益。

  就业岗位的扩容让增收渠道更通畅。项目建成的加工车间为33名农民提供月薪约5000元的稳定岗位,种植、采收期的临时性用工则为周边群众提供了灵活增收机会。“种玉米有保底价,农闲务工有钱赚,日子越来越红火。”农户岩温叫的话道出了当地村民的心声。  

  村集体经济也实现“破零倍增”。嘎赛村通过固定资产租赁获得稳定收入,彻底改变了以往“无钱办事”的困境,村级组织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如今的勐阿镇,连片的鲜食玉米基地绿意盎然,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冷链运输车往来穿梭,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沪滇协作的缩影,该项目的成功实践,印证了“上海所能”与“云南所需”的精准契合,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云南网通讯员 肖翔 王晓泽 普莉丽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