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勐腊县乡村CEO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并赴杭州研学后,勐腊县勐仑镇城子村的村民依光亨创立了“勐腊县亨容货赕服装店”,主营民族服饰与刀剑工艺品,实现由过去的普通务工者向乡村CEO的华丽转身。她还发起成立“傣寨家门集市”——勐腊县家门口旅游专业合作社,农特产品年销售额高达60万元,带动30余人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勐腊县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以“精准遴选、系统培育、实战锻炼”为路径,精心培育乡村CEO“头雁”队伍,让人才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以前在外打工没有什么归属感,现在返乡创业成了乡村CEO,终于能扎根家乡干事业了!”瑶区乡返乡青年盘真的心声,道出了许多本土人才的期盼。为破解乡村人才短缺难题,勐腊县打破身份、地域限制,构建“多维度筛选、分领域纳才”机制,从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青年等9类群体中精准“挑苗子”。选拔过程中,既看重候选人的产业基础与群众认可度,也注重其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通过个人申报、村级推荐、乡镇初审、县级联审的严格程序,确保选出的人才“靠得住、能干事”。
目前,全县已遴选388名乡村CEO后备人才,35岁以下青年占40%。队伍中既有熟悉热带水果种植的“土专家”,也有掌握电商运营的“新农人”,初步实现“一产业一团队、一村寨一带头人”的布局,为乡村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过去卖茶叶是被动地坐等茶商上门来收购,去杭州学了品牌建设课程后才知道,给包装印上民族花纹、讲好古树茶故事,能卖更好的价钱。”刚从浙江杭州临平区研学归来的乡村CEO周晓平,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课程要点,还画满了产品包装设计草图和直播带货流程。
为帮助乡村CEO提升能力,勐腊县打造“理论+实践+交流”三维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紧扣橡胶、茶叶、文旅等本地特色产业,邀请行业专家和本土企业家,围绕品牌打造、林下经济、项目评估等主题授课,让学员系统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实践环节采取“本土研学+外出取经”双轨模式,组织学员走进橡胶种植基地学习科学割胶技术,到民宿集群观摩运营管理经验,同时选派13名骨干赴浙江开展沉浸式研学,推动先进模式本土化落地。今年以来,全县已举办“乡村CEO能力提升培训班”10期,培训261人次,助力乡村CEO从“懂技术”向“会经营”转变。
勐伴镇河边村的乡村CEO周志学整合47家村民住房,将雨林风光与瑶族文化融入民宿运营,推出“割胶体验+民族美食”特色套餐,让民宿成为网红打卡点,带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2.6万元。在关累镇纳卡村,“95后”乡村CEO岩罕空另辟蹊径,将雨林资源与傣族文化相结合,打造“纳卡秘境”文旅品牌,推出丛林探险、傣陶制作等沉浸式项目,年接待游客超5700人次,营收达186.4万元,还带动20多名村民成为认证研学向导。赴浙江研学的13名乡村CEO返乡后,积极转化学习成果,累计带动11个特色产业发展,惠及1000余户农户。
“有了这些带头人,我们的日子就像雨林里的菠萝,越结越甜!”纳卡村村民岩甩感慨地说。
云南网记者 戴振华 通讯员 刀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