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景洪市系统施治守牢乡村振兴“钱袋子”
“过去村集体的钱来源和总数说不清、用在哪里更不明白。现在好了,每笔收支都明明白白,我们也放心了!”日前,景洪市纪检监察干部在勐龙镇回访农村集体“三资”整治情况时,一位村民这样说。
2024年以来,景洪市纪委监委坚持以案开路、系统施治,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从重点惩治向全域治理深化拓展,实现管理质效整体提升。工作中,景洪市纪委监委注重强化日常监督,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深化“纪巡审”联动机制,精准排查涉及集体资金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问题线索。通过领导包案、“室组地”联合办案等方式严查快处,深挖彻查乡(镇)村组干部侵占农村集体“三资”窝案,形成有效震慑。同时,扎实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走深走实。2024年以来,共受理相关问题线索125件,立案37件,留置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人。
针对村级监督力量散而弱的痛点,景洪市纪委监委构建起市、乡、村三级联动监督体系,并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审计局等部门组建5个专项监督组,聚焦经济合同、工程项目等重点环节,对全市192个村(社区)实现监督全覆盖。通过建立问题清单、动态销号、闭环管理,推动整改坐收坐支、资产漏登等问题384个,化解债务180余万元,追回未履约合同资金等共3400余万元。
“在抓实问题整改的同时,我们更注重深挖根源、堵塞漏洞。”据景洪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中紧盯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和监督管理空白点,着力强化源头治理。2024年以来,已制发纪检监察建议4份,推动相关单位建立完善制度11项,并积极探索数字化监管,通过推行集体资金“非现金收付”、启用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有效降低资金管理风险,从源头上解决收支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此外,景洪市纪委监委坚持标本兼治,以警示教育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通过集中观看、流动放映警示教育片《蚁害之鉴》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采取“理论解释+案例说纪”方式送纪法上门,引导基层干部从被动接受监督转变为主动廉洁用权,推动实现农村集体“三资”治理长效化。(刘郁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