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西双版纳 >> 要闻 >> 正文
小种子撬动大产业——景洪市国家区域性冬繁基地绘就种业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4日 16:19:52  来源: 西双版纳报

  原标题:小种子撬动大产业——景洪市国家区域性冬繁基地绘就种业振兴新图景

景洪市国家区域性冬繁良种繁育基地。 通讯员  雷洋  摄

  一粒种子,承载千钧希望;一片热土,孕育农业未来。近年来,景洪市紧抓国家种业振兴战略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冬季光热资源和地理优势,持续深耕良种繁育领域,成功建成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区域性冬繁良种繁育基地。如今,这座镶嵌在热带雨林间的“西南冬繁硅谷”,正成为推动种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热带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注入澎湃动能。

  在位于勐罕镇的景洪市国家区域性冬繁良种繁育基地,“一粒好种”的研发日复一日上演,一幅科技与自然交融的育种画卷徐徐展开: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对瓜果蔬菜种子进行基因筛选与性状分析;恒温培养室内,一粒粒良种破土萌发,嫩芽吐露生命的密码;移栽至广袤田间后,幼苗在暖阳与沃土中拔节生长、开花结果。收获的种子再次回流实验室,开启新一轮的加代选育——这便是“一年两代甚至三代”的高效育种节奏,让新品种研发周期大幅缩短。

  据了解,景洪市国家区域性冬繁良种繁育基地于2019年立项,总投资7500万元,规划总面积达2万亩,历经3年建设,已于2022年11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并全面投入运营,是国家南繁基地西南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凭借冬季可连续开展种子加代扩繁、性状鉴定、品种测试的独特优势,基地吸引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正大种子有限公司等20余家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入驻,每年超百名科技人员驻点开展玉米、蔬菜、水果等作物的冬季育种研究,初步形成集科研攻关、良种生产、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种业集群。

  育种成果持续涌现,产业带动效应显著。目前,基地核心育种区面积达1300余亩,辐射带动景洪市农作物制繁种面积扩展至1.4万亩,年生产优质种子逾250万公斤。累计育成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新品种达318个,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80%,实现成果转化金额近亿元。种业发展不仅提升了农业“芯片”自主可控能力,更成为助农增收的“金钥匙”,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1000万元,真正实现“小种子、大收益”。

  “我们依托冬繁基地的资源和平台,实现了育种工作高效推进和快速落地。”四川农业大学西双版纳南繁育种基地负责人张伟介绍,“选育的‘川单99’‘荣誉88D’等品种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广受欢迎,实现了科研价值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推广应用方面,基地培育的多个优良品种表现亮眼:“川单99”连续三年被列为国家粮油生产主导品种;云南省农科院选育的“云瑞408”连续三年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2024年,“云瑞588”成功通过老挝农业部审定,成为中国种业“走出去”的典范之作,标志着景洪种业正深度融入澜湄合作与“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格局。

  云南正大种子有限公司西双版纳站站长梅进福介绍,自2016年入驻以来,公司已选育出多个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玉米品种。

  景洪市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岩罕温龙表示,基地创新推行“冬繁+产业链”发展模式,不仅加速了本地种业转型升级,更强化了热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从一粒种子出发,连接的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大局;以科技为笔,书写的是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景洪市正以国家区域性冬繁良种繁育基地为重要载体,在服务国家种业振兴中奋力谱写新时代现代农业的“热带答卷”。(雷洋 唐茵程 史冉)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