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冬,云南勐海产业园区内的郎河茶业有限公司依然一派繁忙景象,公司总经理王小林正指挥员工在为准备出口海外的茶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打包。

“我们今年产量预计达到1200吨,产值接近1亿元。除了在国内市场销售外,每年都有200余吨茶品出口到东南亚、德国和日本等海外市场。”王小林告诉记者,郎河茶业有限公司除了拥有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勐海县境内布朗山、南糯山以及澜沧景迈山等原料基地外,在勐海县西定乡巴达茶区还拥有5200亩出口备案基地茶园。今年,已经有88吨茶叶出口到东南亚,目前正是茶叶出口海外的高峰时段。

据介绍,从第一家茶企郎河茶业有限公司入驻至今,云南勐海产业园区的入驻茶企已达76家,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普洱茶加工为第一主导产业的开发区,构建起集茶叶种植、精深加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在园区的大益茶厂初制车间,记者看到企业研发推广的“拣剔流水线毛发剔除装置”让毛茶原料洁净度大幅提升。据介绍,该装置斩获了云南省职工创新三等奖,提升人均拣剔产能240%,从源头筑牢了品质根基。成型车间内,压茶饼等一些标准化要求高的环节已由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高速运转的工业机械臂精准完成揉茶、压饼工序,357克标准普洱茶饼有序下线,不仅降低近一半人工成本,更实现品质均一稳定。在陈升茶业的智能化车间,记者看到,通过配套智能化生产线、追溯系统与仓储设施建设,茶产业“品牌普洱”向“科技普洱”转型升级得到有力提升。

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园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线上打造的普洱茶电商产业园,电商产业销售额已突破2亿元;线下投资成立的“勐货出山”公司,对园区产品集中销售,首月销售额达60余万元。
“十四五”以来,云南勐海产业园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3.4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90.88亿元、利税总额68.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49亿元。目前,园区已建成政策服务、外贸转型升级等共享平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企业36家,新质生产力正为传统茶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云南网记者 戴振华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