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西双版纳 >> 头图 >> 正文
勐腊这个村,培养出72名教师!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2日 09:52:00  来源: 勐腊发布

原标题:勐腊这个村,培养出72名教师!

一个有76户344人的村庄,先后培养出72名人民教师,是个名副其实的“教师摇篮村”。一个小村庄,缘何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人才?村民们道出了其中缘由:“在我们村,头等大事就是孩子读书,尊师重教的氛围一直浓厚。”

让我们一起走进勐腊县易武镇曼腊村委会张家湾村民小组,实地感受这个村庄浓郁的书香之气和尊师重教之风。

张家湾尊师重教的渊源与茶马古道的历史有关。张家湾地处易武东北方,是易武著名的“七村八寨”之一,它早年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道和茶商的云集之地,亦是前往越南莱州的必经之地。

尊师重教  薪火传承

据了解,自清朝末年开始,张家湾村就一直流传着尊师重教的好传统。

据史料记载:清宣统二年(1910年),张家湾小学前身由汉文私塾改良为公学,是全州最早的汉文小学堂。民国20年(1931年)推行边地教育,张家湾小学由赵国传先生任教复办,1949年中共普思特支党组织重视教育,张家湾小学得到复办,新中国成立前至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受到战争影响,但是张家湾小学实际的办学时间就长达80余年。此后,张家湾在周边名声大噪,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近百年的办学历史,让张家湾村形成了重视教育、崇尚文化的思想。贫瘠的土地,浇灌出了教育的花。从那时起,村民已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加上当地乡风淳朴,看到读师范包分配工作,于是纷纷以教书育人为荣,为师的父母影响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和邻居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互相鼓励,争当教师渐成风气。

第一个私塾老师赵国传之子  赵四民

赵四民是张家湾第一个私塾老师赵国传的第四个儿子,父亲在他11岁时就离世了,据他回忆,父亲一生教过许多学生,因为变故,从教转医,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肉体病痛的救治者。父亲一生高尚为人,在他的熏陶下,家里八名子女中有一人成了老师、一人成了医生。

在父亲的影响下,赵四民深知,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捷径。他一直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教育,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他通过辛勤劳作种植茶叶,用以茶换物的方式供养子女读书,将4个子女都培养成了中专生,其中,老三赵子良成为一名医生。在赵国传子孙3代人中,共有老师2人、医生4人。

村里修订村规民约时,第一条就是尊师重教。每年,村里学子考上好的学校,大家都会对学子进行慰问;每逢教师节,会对本村教师开展慰问。在耳濡目染中,这里走出了一批批大学生,他们走出乡村、刻苦读书,而在毕业时,更有人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投身教育事业。村长宋俊武满是自豪,每到一户,他都会扳起手指,随随便便就念出几个名字,其中不乏父子教师、夫妻教师、兄弟教师……文脉相承,赓续不断,是烙在张家湾村民心头上的印记。

张家湾村将优秀大学生表彰制度纳入村规民约,每年进行表彰。在村里树立勤奋学习的正能量风向标,以此激励更多学子奋发读书,促进形成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培育人才的良好氛围,为村里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明乡风 滋润美丽乡村

如今,张家湾村已培养出72名人民教师,教师这一职业成了该村最受尊重的职业。

走进村里,带有尊师重教元素的墙绘和宣传栏随处可见,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得到传承,涵养了尊师重教的文明乡风。村里能培养出这么多教师和大学生,村民们感到很光荣。同时,村里依托教师文化广场,每年举办教师节活动,邀请各地教师来到张家湾,更深入地了解张家湾的教师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旅居康养,把乡村建成休闲打卡地、消费目的地。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吸引市民下乡消费,全面激活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