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一口袋西瓜倒入拖拉机货兜内,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昆格村委会曼蚌汤村小组党员李忠城为今年的西瓜采收画上句号。“种完水稻后,我在这片地上又种了5亩西瓜,收获12.5吨,收入保底4万元。”他欣慰地说。
昆格村委会是勐养镇最后一个脱贫村,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村村民积极拓宽增收渠道,探索产业致富道路。李忠城所采用的“瓜稻”轮作种植模式,是昆格村村委会稳粮与增收并举的“水稻+N”模式的一个缩影,通过粮经协同发展、粮蔬结合的水旱轮作方式,村民走出一条既保障“米袋子”,又鼓起“钱袋子”的致富路子。
“这种轮作模式蕴含着科学智慧,利用冬闲田种植瓜类能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土壤利用率,不仅能带来经济收入,还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后续的水稻种植提供更好的土壤条件,从而实现良性循环,”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指导员切麦说,“两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不同,轮种可以均衡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既绿色环保,又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据悉,除种植粮食作物,目前曼蚌汤村小组有一半以上的人在进行“瓜稻”轮种,西瓜、甜瓜、面瓜等瓜类种植面积共130多亩,年产量约250吨,平均价格每公斤2.5元,主要销往广西、山东、四川等地。从播种、收获到包装发货,每个环节都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部分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天可获得150元至200元不等的收入。如今,曼蚌汤村近三分之一的人家盖起了“小洋楼”。
乡村振兴样样好,党建引领不可少。曼蚌汤党员人数20人,占村委会党员人数的31%。在全村一起奔向致富的途中,曼蚌汤村的党建引领工作功不可没。近年来,曼蚌汤村以“党员创业致富计划”为抓手,推动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有力激发了乡村振兴生机活力。作为乡村振兴的注脚之一,党员成功带头进行“瓜稻”轮种,将助力更多“甜蜜事业”在昆格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繁花硕果。
谈到未来,李忠城转头看了看远方,笑着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深感肩负使命和责任重大,还是要多学习先进理念和创新经验,来增强我们强村富民的初心和信心,不断摸索适合我们村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云南网通讯员 刘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