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个亮点!看家乡西双版纳的对外开放之路
11月18日,西双版纳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专场。州发展改革委、州交通运输局、州商务局、州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十四五”以来西双版纳州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的成就,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这场发布会有八个亮点值得关注
记者带您一起来看
↓↓↓
一、通道能级跃升,“黄金线路”释放强劲动能。
中老铁路西双版纳段累计发送旅客超1761万人次,进出口货物突破1605.6万吨,国际大通道枢纽地位日益凸显。2024年,全州“七大重点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3100亿元。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实现了从“边疆末梢”到“开放前沿”的全新跨越。
二、跨境金融突破创新,资金融通更加便捷高效。
率先落地中老跨境二维码支付,“十四五”期间,全州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比“十三五”增长2倍多;边民互市贸易跨境人民币电子化结算实现全覆盖,累计结算74.9亿元,便利了边贸、惠及了边民。
三、持续扩大口岸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十四五”期间,磨憨铁路口岸、关累港口岸通过对外开放验收,勐满公路口岸正式获批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让西双版纳州成为全省唯一拥有“公、水、空、铁”国家级口岸的州市,也是全省国家级口岸最多的州市。口岸进出口货值由2020年的230.78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680亿元,增长率达194.65%。
四、外资工作保持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十四五”期间,外资规模持续提升,2024年全州实际使用外资较“十三五”末增长446%。2025年1—9月,全州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86%。
五、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全方位服务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四五”以来,立足“两区两城”建设和“一江两线”布局,以“一带一路”南向互联互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构建“出边达海快速化、国际运输便利化、骨架路网高速化、区域交通一体化”格局,对外开放通道实现新突破。中老铁路全线通车,内联外通、客货两旺展现强劲发展动能;“三出州、四出境”高速通道基本建成,高效衔接铁路、陆路、水路进出境国际通道6条,国际航运联通中老缅泰14个国际通商港口口岸;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次区域航空枢纽通达63个城市,覆盖28个省市区,运营国际(地区)航线3条,通达老挝、泰国、越南3个国家。2025年1—9月,全州口岸出入境人员408.09万人次,交通工具85.76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20.4%和3.7%。
六、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黄金水道”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澜湄合作枢纽作用显著增强。
澜沧江244界碑至临沧港段四级航道整治完成,通航船舶吨位从300吨级提升至500吨级,单航次运力提升66.7%;澜沧江—湄公河跨境“水公铁一单制”多式联运模式成功落地,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国际旅游航运重启,航道升级激活航运经济,2025年前三季度,关累港口岸出入境人员1.82万人次,进出口货物18.16万吨、货值20.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32%和94.6%。
七、不断深化政策沟通,开放合作机制实现新突破
机制化合作持续深化,成功恢复举办中老缅泰四国边境地区研讨会暨“四国十方”会议,并推动向中老缅泰柬“五国十一方”拓展,与老挝北部省份外事部门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在经贸、人文、公共卫生等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多边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实现对老挝、泰国、新加坡等周边国家的交流访问。
八、持续深化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纽带更加牢固
西双版纳州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以“泼水节”“澜湄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为纽带,友城交往走深走实,“十四五”期间新增国际友城1对、新增友好村寨4对。“小而美”项目惠及民生,积极实施13个契合当地民生需求的项目,用中国技术、中国方案增进周边国家民众获得感。


